第149章 公私合营,万人轧钢厂(2/4)
用的方子都献出去了,可能是其中也有一两个质量高的方子,这才得了一面锦旗。李平安没得锦旗。他献出的那个方子卫生局的人真的没有办法界定质量如何,而且还是需要保密的,自然是不能给他锦旗。不过。父亲李林倒是得了一面锦旗。李林到红星机械厂当厂医去了,锦旗自然是要交给李平安让他带回去。锦旗上写着“悬壶济世”四个大字,然后是卫生局的落款。院长、王淼等人得到的锦旗居然也是这样。一看就是批量订做的。“不就是一面锦旗吗?”王春燕大声说道:“我们家也有一面,比你们得到的好多了!”她说的是实话。吴家的这个治哮喘的方子名声在外,卫生局的人都知道这个方子效果非凡,他们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问了一句,没有想到吴父居然给了。他们当然是要大力表彰吴家的。给吴父的锦旗是少数特制的之一,比李林得到的这种大路货当然是强上不少。李平安冷哼了一声没有搭理她转身走了。下班回家。李平安将锦旗交给父亲。李林看了又看,最后才在侧对着家门的墙上钉了个钉子将锦旗挂了上去。吃饭的时候徐氏问道:“平安,你认识那个裁缝啊?”“嗯!”李平安说道:“她未婚夫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个做手术的患者,可惜啊,手术做成功了,可她的未婚夫还是死了.。”他将自己知道的关于陈雪茹的那点儿事儿说了。“原来是个望门寡啊!”徐氏说道:“也是个可怜人!”秦淮茹点了点头。她也觉得陈雪茹是个可怜人。当了望门寡不说,她和侯江之间还让孙蕾插了一杠子。京城地方工业局的同志到机械厂通知娄振华,说是上级已经同意了他的公私合营申请,让他过去商量具体的合营事项。娄振华和大着肚子的谭雅丽过去了。无论工业局的人提出什么要求,他们全部都答应了。虽然机械厂挺大,但公私合营照常进行,根本没有什么不公平的条款。除了红星机械厂,周围几个机械厂也要进行合营。合营以后。附近所有的机械厂都要合并成一个厂子,加起来有三千多工人。这还不算。还要从首钢那边将几个轧钢车间的设备和工人都调过来。又是四五千人。再加上新招的工人,在人数上肯定会接近甚至超过万人。合营以后红星机械厂将改名为红星轧钢厂,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人大厂。娄振华心里暗暗震惊。若是将附近几个机械厂联合起来,再引入轧钢车间,然后直接和首钢厂对接。那.。将来红星轧钢厂的生产能力就相当可怕了。工业局的同志将公私合营合同交给娄振华夫妻让他们看看还有没有异议。夫妻两个相互传阅了合同,都说没有异议。赎买股份也好。稀释股份也罢。都是按照正常的商业规则办事儿,没有借助郭嘉的力量强压他们。娄振华心服。双方一式两份儿在合同上签了字。合同每人一份儿,立即生效。此刻。红星轧钢厂算是合营成功了。郭嘉没有出钱直接赎买娄振华的股份。不过。从首钢厂将几个轧钢车间的设备运输过来,再加上郭嘉还要投入一千亿甚至更多运营轧钢厂,还有周边机械厂的股份,在保证郭嘉绝对控股的基础上,他手里的股份怕是不多了。甚至。有可能被压缩到百分之三十以内。今年不赎买股份,从明年开始,从轧钢厂利润当中拿出一部分赎买各个机械厂的股份,十年之内将股份彻底买完。合同签了以后,由四十个人组成的资产清算小组就开始进驻轧钢厂。娄振华不解的是其中还有几个苏联人。他们在对机械厂设备进行评定、估价的时候还特别的关心设备的生产性能。很快就确定了机械厂的价值以及娄振华在新轧钢厂里的股份占比。最后的结果是娄振华在新轧钢厂的股权比重是百分之二十三。加上其他几家小机械厂,私方股份不超过百分之四十。很多苏国专家在工业局同志的带领下进入了各个机械厂,规划将来轧钢厂的布局。苏国专家的意思是将几个机械厂的设备、工人都集中在红星机械厂这边,其他的地方新建轧钢车间等厂区。从第一机械工业部那边调过来一个姓杨的厂长。娄振华不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