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资本市场,风云激荡(2/3)
吁,眼神明亮的汇报道:“老板,今天一天,我们直接将港灯的股价拉高一块,花费总一千七百万资金,购入五百三十万股,占港灯集团发行股的百分之零点七,平均买入价格在三块二毛四。”国宾证劵入市扫货,第一天战机斐然,拉高港灯的价格,对于张国宾而言只是收购战略中的一小节。
何况,港灯一股三块二毛四算高吗?
NO!
历史,怡和置地在并购港灯的股市收购战中,将每股的价格炒到六块毛五,而这场收购战距现在只剩不到两个月!
张国宾转手就可以把这些股票以近一倍的价格卖出,而他要的是80年代一倍几千万港币的利润吗?
NO!
他要的是港灯!
怡和置地作为怡和集团的重要子公司,标志性作品为香江怡和大厦,而怡和集团则是英政府在殖民地的重要财团,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远东最大英资财团,老牌的英资洋行。
二战前在全华业务就非常广泛,包括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经船务、银行等各行业,最早时还从事鸦片,茶叶,劳工人口,金钱背后是血淋淋的血债,供养着背后贵族和国民。
张国宾不可能打赢、打死怡和集团,暂时连过一招的资格都无,却可以在其子公司,香江重要公司怡和置地身上狠狠刮下一块肉。
让他们血债血偿!
因,怡和置地近年在海外投资回报率不高,又重新盯上香江市场,试图卷土重来,在港大肆扩张,大掷银弹,以破港开埠以来最高地价的47.5亿港元,拍下中环地王,用以开发交易广场。
正拟以百亿资金,开拓港岛市场,集团内部早有决策,正在筹备收购港灯及电话公司,同时大举拍地,涌入香江的地产火热当中。
这无疑是怡和置地主席的又一次战略失误,错估香江地产火热会延续,实则是下注“英府”能在中英谈判中占据主动,按照先前政策继续保持地产热度,却没预料到83-84年英府谈判失败,83年即传出风声,导致香江大批外资流出,许多富豪逃港,令80年代中期的香江地产出现崩盘。
最早,怡和置地负债三百亿港币,不得不破产重组,甚至还连累其母公司“怡和集团”。
而眼下,怡和置地决心收购港灯的计划,更不可能因张国宾一个人而改变。
张国宾要做的就是炒高港灯股价,增加怡和置地的收购成本,再以高价位卖出变现,等到明年怡和置地破产重组,在低位向怡和置地买入港灯集团,复刻李家城吞并港灯的路线,但他的资本力量不如李家城,操作难度无疑要比李家城更高,现在便已坐上赌桌,开始积累筹码。
“做的不错。”
张国宾伸手拿起沙发上的西装,随手搭在左臂,站起身,望向曹人超说道:“明天,后天,下周,继续扫货!”
“从现在,你记住,钱,不再是钱,只是一串数字。”
今天,张国宾真正做到说一句话,一分钟几百万上下。
“是,张生。”
曹人超张口应道。
张国宾转身走出办公室,路过办公区时,侧目望去,一名名股票经纪正躺在椅子上,累的头发发昏,满身大汗,仿佛打完一场硬仗。
张国宾扭头朝曹人超说道:“我记得公司里有一笔现钞。”
“五十万港币。”曹人超立即回答。
“拿十万出来,洒给兄弟们开心一下,只要这件事情办的好,每天洒,天天洒,钞票不够管我要!”张国宾撂下一句话,展臂伸手套上西装,转身迈步走下大楼,在一众兄弟的保护下坐进平治轿车离开。
张老板一个人的资金放进港市如溪流汇入江海,掀不起半点风浪,但突然出手砸进单支个股却足够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1982年的香江资本市场,注定是风起云涌,风云激荡的一年。
张国宾的平治轿车刚刚驶出旺角,证劵公司办公区的天空,哗啦啦,洒满绿色港纸钞票,职员们手捂足稻,扑向落下